我校举办2024年中层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培训

发布时间:2024-07-15 作者:浏览次数:10 分享至:

7月9日至13日,我校在浙江大学举办2024年中层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党委书记赵健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校长李保安在结业仪式上对参训干部提出要求。校领导任晓平、张卫国、余江宁、张志友、邓卫国、刘航、李东红、于幸福,全校中层副职及以上干部参加培训。

次培训不仅安排有丰富的理论课程,还安排有实地参观和现场教学,全体学员通过多种方式培训,深入系统性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强化党性教育,提升管理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和历史机遇,推进学校“双高校”和“职教本科”建设。

7月9日,培训班在浙江大学开班。赵健出席开班仪式并作动员讲话,李保安主持开班仪式。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姚青出席开班仪式。

赵健强调,一要珍惜机会、遵守纪律、好好学习。校党委高度重视此次培训,经过前期精心谋划,组织安排了内容丰富的理论学习和现场教学,培训机会来之不易,广大学员要严格遵守培训期间的纪律要求,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充分利用集中培训时间好好学习。二要积极主动、结合实际、善于思考。要结合洛阳实际、学校发展实际和个人工作实际,积极主动思考新时代下职业院校培养什么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及如何提升学校的治理水平等问题,要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在思想观念认识、工作能力水平等方面努力跟上职业教育发展步伐、人工智能发展步伐、洛阳市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以及学校快速高质量发展步伐,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重构课程设置,努力培养更多身心健康、善于沟通交流、有团结协作精神、有同理心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赵健希望全校干部在培训学习和日常工作中带着问题不断学习,更好地改善自己、提升自己,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纺织教育学会副会长,嘉兴南湖学院原副校长,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原副校长,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加明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为题,从类型教育思考、校企合作实践两个方面解读了如何更好地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陈加明表示,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发展为逻辑体系的技能型、职业型高等教育,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生学习服务。校企合作要以企业的生产实际引领学校的教学,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推进专业建设,实行工学结合,要持续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更好地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创新平台常务副理事长、教育部学校规划与建设中心专家、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专家、宁波工程学院原党委书记苏志刚从“党建引领,把握高校办学方向”“融入中心,提升高校服务质量”组织保障,形成协同工作合力”三个方面就高校党建如何更好地引领、融入和保障中心工作进行专题授课。苏志刚表示,高校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用党建引领学校全面工作,服务国家与地方发展战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承担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功能,办学目标和各类资源都要聚焦到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工作上。高校各级党组织要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持续规范制度建设,筑牢共谋发展的思想基础,推进清廉学校建设,优化政治生态,提升服务效能,净化师德师风。

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天津市首席督学,天津职业大学原校长,第九、第十届国家督学,中华职业教育社专家委员会委员董刚以《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双高计划”实施及思考》为题,分别从“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双高计划’”“‘双高计划’实施的实践案例”“专业群与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对“双高计划”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解读。董刚表示,高职院校应逐步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立足于区域性、地方性特定的实际目标或应用目标,坚持科研服务地方的宗旨,紧密围绕区域产业需求,结合高职院校自身专业设置规划,借助和整合社会资源,逐步搭建对接专业建设、形式多样的科研平台,构建起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科研工作体系。

国家级教学名师、二级教授、全国交通高等职业教育优秀专业带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高级审核员、浙江省督学、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专家、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原院长季永青作了题为《高职院校中层管理与工作思路谋划》专题授课。他分别从“新时代高等教育特征”“高校现代治理的特点”“中层管理与工作要求”“部门工作思路与谋划”“中层干部的能力要求”等方面深入阐述了数字化转型对于教育的要求、高校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素质能力和工作思路方法。季永青表示,新时期领导干部要持续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学习实践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自我净化本领,做讲政治、善学习、聚人气、敢担当、严律己的领导干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带头人、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获得者、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原校长丁金昌以《把握现代职业教育新发展新趋势深化高职教育“三教”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为题,从“理解数字经济时代新特征与新需求”“把握高职教育发展新政策与新趋势”“推进‘三教’改革的内涵与新实践”等方面,深入解读新政策和发展新动向。丁金昌表示,“三教”改革是一项综合改革,关键是要打造一支具有高水平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技术研发能力的“三能型”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的新技术应用能力、立德树人育人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教科研水平。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教分会理事长,教育部金融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审委专家,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二级教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发展咨询委主任、原党委书记周建松作了题为《高职学校治理能力提升与二级学院建设》的专题授课。他详细阐述了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水平的意义和基本要求,他指出,要全面构建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不断提高学校管理干部治理能力,用力夯实学校治理基础设施条件,还要切实加强二级学院各项建设,努力提高二级学院党的建设水平,持续厚实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周建松表示,提升高职学校办学治校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学习贯彻国家相关法律和党内法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依法治校、依规治党,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办学治校规律,认真总结办学治校有益经验,加强学习交流,努力夯实基础,切实重视基层,善于总结凝炼,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教育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之江实验室兼职双聘教授,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肖俊,围绕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发展,详细讲解了人工智能的历史沿革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实训平台,并以智海三乐、智海录问、智海大禹等智海平台为例,解读了人工智能平台如何对教育进行赋能。肖俊表示,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数字化时代下的人工智能教育将为各阶段学习者和教育机构提供最优质的AI教育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从“知识本位教育”向“能力本位教育”转变,辅助学生更个性化地学和教师更创造性地教。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负责人、浙江省教育评价改革专家库成员、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潘建峰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两个学校的华丽蝶变为引子,详细解读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院校发展12字真经,并从专业群建设、课堂改革、教材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入探讨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一体化及专业(群)建设。

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处长谢峰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分别从“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顶层设计”和“建设的具体举措”三个方面,分享了高职院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谢峰表示,教师工作的核心理念是尊重教师个性、倚重教师德才、注重教师发展,要通过制度载体、项目载体、荣誉载体、国际化载体、活动载体、团队载体、平台载体等开展教师培养,不断提升教师素养,让尚德、精业、爱生的教风成为教师全部素养的落脚点,给不同学生以丰富的教育体验。

7月10日、11日,参训学员分别前往南湖红色教育基地、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

在南湖红色教育基地,大家先后参观了“救亡图存”“开天辟地”“光辉历程”“走向复兴”等4个部分展览,认真学习红船精神。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参训学员先后走进工业机器人焊接技术应用中心、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实训中心、浙江省滑动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意设计学院等,实地参观实训中心建设、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开展情况等。

7月11日下午,培训班组织开展分组讨论。参训学员对标“双高校”和“职教本科”建设要求,对照专家专题辅导和参观见学内容,结合本职工作,分享学习体会。

7月13日下午,结业仪式在浙江大学举行。赵健主持结业仪式,李保安对学员贯彻落实此次学习培训提出要求,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副主任、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钟永萍进行结业致辞。

就如何更好地将此次学习成果转化成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赵健强调,一要变革观念,要尽快消化吸收此次培训中学习到的新思想和新观念,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二要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入谋划,大力推进各项改革走深走实;三要引领发展,学校要努力成为全省高职院校的引领者,个别二级学院和部门要成为学校发展的引领者,领导干部要成为各自部门和二级学院的引领者,学校领导干部要在政治能力、担当担责、团结协作、创新开放、数字素养等方面成为洛阳市各级干部的引领者;四要坚定信念,要锚定目标、对标先进,为早日建成国家级“双高校”和职业本科大学共同努力。

李保安在结业讲话中指出,一要赓续红色血脉,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集中整治师生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为契机,用“红船精神”锤炼党性、塑心塑魂,传承“豫西公学”的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深化服务意识,密切联系师生,抓实“我为师生办实事”,提高广大师生的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要找准定位,持续优化办学格局。积极对接河南省、洛阳市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产业链建设发展需求,以建设“金专业、金课程、金师资、金基地、金教材”的为抓手,加快推进“5+2”专业群建设和本科专业培育工作,打通学校在深化内涵建设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和痛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要担当作为,推进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教育数智化,构筑“设施强、资源丰、使用好”的智慧校园形态,抓实国际合作,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抓准着力点,争取在新一轮国家级“双高校”申报中有所突破、有所作为,全力实现提质晋位目标。

摄影:张旭辉




上一篇:下一篇: